2024-03-040次浏览来源:网络
(过得不如国内同学的留学生,出国的意义在哪里?)
现在出国留学已经十分普遍,可几乎很少有人能留下,大多都回来国内,有的去了外企,有的当了英语老师,有的成了海待,与出国前那批选择在国内奋斗的人别无二差,甚至还不如他们,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?
又或者如何才能避免这种现象,珍惜国外的资源,对得起父母的心血?
出国的意义又在于什么?
在国外留学后你如何考虑自己的发展?
如有问的不合适的地方,恳请指教。
晚辈先在这里谢过。谢谢大家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补充:感谢大家的回答,也很乐意听到不同的声音。有答主误解为是优越感,这里想明确一下不是。优越感不管是自我膨胀也好还是众人吹捧也罢,我想真正有实力的人不会看重这些。而且父母心血并非指资金上的(有些人请别肤浅)对你的期望也算心血
希望答主能给出有建设性和真正对广大的出国党有帮助的回答,这不仅是对您回答的尊重,也是对这个平台的尊重。
对于冷嘲热讽者,欢迎展示您的风度。
记得知乎有位前辈说过“Wemetforareason,eitheryouareablessingoralesson.”还是很感谢大家的
你们的回答给我好多思考,也希望各位看官不是为了显示自己观点有多奇葩多尖锐,来亵玩焉的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答主也认为由于自己表述不是很到位造成一些朋友的误解,当然有逻辑上的纰漏这我承认。
您觉得哪里不合适,可以修改。
题主能力有限,不能保证改过会不会又有其他失误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最后一次更:
麻烦说楼下说什么“有钱任性”和什么“阶级对比论”的还是绕道走开,有位知友说“张口闭口谈阶级,你又赢在哪里了。”所以还是不要来献丑了。
感谢您的回答,但是抱歉,反对。
(当然,欢迎喷子。)
一切值得讨论的话题都有争议,
知道选择性收集信息,什么该听什么对就行了。
还有,不要妄图猜测臆断别人,
不要复杂化,交流就好,学习就好。
ps:【任何人都可以修改问题,但没必要说成我改的吧?难道说话不用对自己的言论负责任么?呵呵,笑而不语,微醺】
更正:“混得好”这个词非题主修改,不代表本人立场,麻烦大家修改时多斟酌一下,谢谢。感谢@张佳玮前辈的回答。
留学让你看到更大的世界,看完之后,想留下的留下,想回家的回家,想前行的前行,但不管选择什么,都要付出努力,努力之后,也不能保证一定比别人好。
多了选项,也许这就是意义。
谢邀。
本来这个问题,两三句话就能答完了。
出国并非“能比他人过得好”的自动保票。出国读书,只是让你去见识一个不同的世界,处身于一个不同的环境。这就是全部了。并不是你拿到出国签证、买到出国机票、去到异国、拿到异国学位,就能立刻当啷拿到一把限量金钥匙的。
就像上大学的人,并不一定比高中辍学去卖煎饼的人更高尚、更有利益可图。
想挣钱就去挣钱,出国并非挣钱的捷径。想通这点就可以了。
我感兴趣的,是这个问题背后的逻辑。
“混得好”,到底是什么意思呢?
我以前跟我一个编辑开的玩笑,重新说一遍。
甲,年过而立,没房没车没结婚没工作,胆囊还有点问题。
乙,年过而立,出版过书籍若干,年收入若干,通英法语,在巴黎供养着女朋友,正预备请人设计南部的沿海房子。
只看上面这些条件,这俩人哪个混得好呢?
——其实没意义,因为就是一个人。只是用不同语言形容了一遍而已。
如果觉得上面这组像诡辩,那么再举个例子。
我有个前搭档,好朋友,上海人。大我三岁。美国工作过几年,回来上海工作了。有妻子有孩子,有房(在供第二套),有相当好的车(他的同事一起艳羡)。工作的地位很高。
我没结婚,没房子,也没车,在上海呆了小十年,然后来巴黎了,还是没结婚,还是没房子没车。
我俩收入应该是差不多,但是,谁混得比较好呢?
我每年夏天回去跟他喝酒时,总是这样:我觉得他混得好,他觉得我混得好。我说他有保障,很稳定;他说我很自由,比他清闲。
他说:佳玮,你知道我现在的理想是什么吗?——给我半天假期,让我躺着把《棋魂》重新看一遍也好啊!
我的一个巴黎同学。她自己做实习时,回北京呆了一段,觉得受不了这氛围,于是先去台北故宫做了一段,去佛罗伦萨上过短程课,然后结束在巴黎的学习,又去日本庆应大学了。她的理想就是四处游学,然后四处过日子。
她说过一个事儿:她在国内有若干闺蜜同学,也有些艺术家朋友(我见过其中一位),各自在北京闯世界,那几位都干练,有事业,挣钱多,当然也很累。诸位联系起来时,也是彼此觉得对方这样挺好,彼此感叹”我就是过不来你那种日子啊“,然后继续各奔前程,做各自的事了。
谁混得比较好呢?各人有各人的判断了。
在我看来,在国内的环境,“混得好”是个很奇怪的命题。人是无法完全了解另一个人的,只能依靠标签,比如收入、职位、衣着、住宅、手表、汽车、谈吐这些东西。然而日子的好歹,是自己过的。我亲耳听过太多在传统意义上“混得好”的人倾诉过辛苦。实际上,我自己在忙着写东西+上课忙到没觉睡时,还经常听人感叹“哎呀呀你混得多好,又清闲又自在又不缺钱”。
在欧洲的同学,许多有一个共识:如果你想过点平心静气的小日子,那么在欧洲反而比在国内舒服;如果你志在乱世里闯大事业,2015年的话,回国比在欧洲有机会。但这说到底,与“混得好”无关。每个人的生活,甘苦自知。
我觉得,“混得好”这玩意真的应该是上一辈人才在意的伪命题了,是上一辈人习惯在过年过节时依据各种表象,互相攀比的产物,和“嫁得好”、“单位好”一起,都是一揽子糊涂账。人类文明发展的重大成就之一,就是可以在21世纪,基本确定了求同存异、参差多态是可以并存的这一点,乃是基本政治正确。
如果出了国,见识到了更多可能性,还要拘泥于“混得好”这种标签表象的话,那出国才真是有些浪费了。
Theworldisnotinyourmapsandbooks,whenyoucomeback,youwillnotbethesame.
——《
TheHobbit:AnUnexpectedJourney(2012)
》
一边写pte考试指南,一边用1小时简单回答一下你的问题
每个人有每个人的起点,你的同学有好爹,不代表你也有。
出国留学不代表一定能飞黄腾达,更不代表一定能过得比没出国的同学好,人要和自己比,不要和别人比。
说实话,我挺感慨现在国内普通大学生的就业压力的,尤其是想找一份稳定的,体面的收入,真的非常的难,所以现在自习教室也特别火,很多人寄希望于考体制内,我很理解,也很支持这种行为。
遥想我当年,2016年底,做医药代表差不多2年,舔人舔到心力憔悴,职业发展一片迷茫,根本看不到任何进步,也不知道有什么前途。这时候,同样觉得没什么前途的老婆,在一个自媒体上看到澳洲护理留学的介绍,这个自媒体人不是留学中介,算是一个见多识广的大神,他其实是靠基金发家的,火了之后,做做自媒体,吹吹牛那种,所以也没有什么利益输送。她听完觉得很靠谱,就对我说。我当时一听,嗯?也有点心动。
我从听老婆说护理移民这事到咨询中介再到申请美国f1签证,再到买机票,差不多前前后后只用了1个月时间,心里完全是“干就完了”。当时去澳洲读护理,学费两年就要30w,雅思当时好像是6.5分入学。
没钱怎么办?老婆一个高中同学在旧金山,一打听,赚钱容易,就打算去旧金山打黑工搞钱,没英语成绩怎么办,就去旧金山一边打工一边考英语。当时心一横,一咬牙就干了,哪考虑过在旧金山能不能生存下来,能不能赚到钱,更没考虑过国外乱不乱。
2016年底辞职,辞职前夕,正好遇到华山医院医药代表贿赂事件,还上了央视,这件事闹得很大,我辞职的时候,更加庆幸自己及时跳出了火坑。
2017年1月份到达旧金山,到了旧金山,你得生存啊,于是就想找工作,没绿卡,没技能,你能找什么工作?就是饭店呗。就和老婆两个,颤颤巍巍去华人店问要不要服务员,要不要送外卖的,说实话,难开口,做医药代表确实需要见客户,但是去小饭店问要不要招服务员,真的有点。。。。难开口。我当时在门口憋红了脸,磨磨唧唧不肯进去,我老婆比我有魄力的多,说,你不进我进,然后直接进了“北京饭店”,结果被“人满了”为由,拒绝了。
然后我和我老婆当天下午,沿街问了三四家店铺,都以人满了,或者留个联系方式吧这种由头,给打发了。当天晚上,说实话,我有点。。。沮丧。老婆说,有什么大不了的,现在是网络时代了,我们微信上找,其实海外华人社区,都会有左边微信公众号右边,帮忙发信息,各种招工,二手货啥的。当天晚上我和我老婆刷微信,发现有一家日料店招外卖工,然后就打电话过去问要不要人,老板很爽快,约了第二天面试,于是我就遇到了旧金山第一个贵人,L老板。
第二天和L老板约了面试,得知我和我老婆刚落地不久,想找工作赚点钱,虽然在国内开了两年多车,但是没美国驾照,没送外卖,没做服务员的经验,其实看得出,他是有点不想要我们的,但是听说我是上海人,他马上说,哦我也是上海人,我看你们挺活络的,来旧金山也不容易,我当年也是这么过来的,这东西,上手很快的,没驾照就开小心点咯,你看你什么时候能上班吧。我说,那就下个礼拜吧。
为什么我说下个礼拜,是因为我当时。。。还没买车。。。当天晚上,我就在左边公众号右边里找二手车卖家,发现一台八手尼桑,微信联系后,1000美金的价格买下来,第二天提车,稍微熟悉了一下,就上路了。约定的时间一到,就开始在旧金山送外卖了。反正开小心一点就行,被美国JC查过一次车,虽然没驾照,但是,看我一脸老实人的样子,被我糊弄过去了(这段经历以前的回答里有谈到),不管怎么说,也算是有了一份稳定的工作,能够赚到钱养活自己了。L老板人真的很好,给我床垫,给我各种生活用品,我后来拿到澳洲绿卡后,还给他发了微信感谢他在旧金山时候的照顾。
当时送外卖,早上10点到晚上10点,当中休息2小时,一天大概能赚200美金,基本工资100,小费100,老婆当服务员也能赚点,22点回家后,还要花几个小时学托福,因为打算2018年2月份澳洲入学,中介的意思是,最好就是2017年八九月份就把托福或者雅思考出来,递交上去。于是每天晚上拼命学,学到9月份,参加了一次考试,一次过,达到等同雅思6.5分的托福成绩。但是达到成绩不代表能回国啊,我学费还没存够呢,于是一直做到2017年年底,存够了30w人民币,回国。
2017年底回国后,简单修整一下,2018年1月31日,就坐红眼航班去了澳洲,到了澳洲还是老样子,想打工赚钱,但是澳洲没有小费文化,送外卖赚不到多少钱,于是由去华人圈找信息,发现按摩店不错,风吹不着雨淋不着的。其实在美国的时候,就想去按摩店打工,因为赚得多啊!但是听说加州按摩店都需要“按摩执照”,虽然确实也有店不需要执照,但是当时已经送外卖送的很稳定了,就没去折腾按摩的事。
2月1号落地澳洲,2月2号就买了一台八手三菱,2月3号找了一个按摩店培训,经历过美国的一年后,在澳洲找工作真是游刃有余,直接去按摩店问要不要工,问我有没有经验,“没有,但是我可以学”,经过几天的培训,2月9号就正式上岗,赚到了来澳洲的第一笔钱,46澳刀。当然,后期换了家按摩店基本上一周做7天能到手1000刀,这是后话了。
所以我和我老婆就在按摩店做了两年,后来我学护理,找了一份中介护工的工作,其实就是全阿德各个养老院到处跑,伺候老人喂饭擦屁股啥的,我比较喜欢上夜班,毕竟工资高啊,一个夜班一小时40刀好像,10小时就是400刀,当然,最好的班就是医院精神病中心的看护班,啥事不用干,甚至可以打盹,精神病在病房里面睡觉,你在病房里面找个躺椅打盹就行,精神病其实都是给了镇静剂的,基本上都能睡一整晚,偶尔翻个身,我只要打盹一晚上,就能拿400刀,非常舒服。养老院不行,夜班屁事多,一般养老院晚上要换两轮尿布,基本都是老年痴呆症的老人,一轮30几个老人,一般夜班是一个护士两个护工,护士负责玩电脑,打盹,而护工则需要干活,两个护工一组,来回应铃,和换尿布。同样是赚400,养老院非常辛苦。但是护工班也不是每天有的,所以还是按摩店做得多。
我最狠的时候,晚上养老院上夜班,白天按摩店继续接班,趴在300多斤的胖子背上给他按背,按着按着,胖子睡着了,我也睡着了。。。当然,不建议这么做,我也很少这么做,毕竟伤身体。
2020年头,两年护士毕业,考出雅思7777,拿到护士证,由于我在护士实习的时候勤快,肯干,嘴巴甜,英语也好,终于毕业10天内找到了工作,工作半年申请绿卡,在2021年头,拿到了绿卡。
也就是说,4年时间,我从一个上海苦逼代表,完成了到有绿卡的澳洲注册护士的转变。
后来经过努力,跳槽,积累经验,找人脉,现在在某医院做“小领导”,其实也不是啥领导,就是做做paperwork,不怎么需要一线去干活,也没有夜班,比较容易照顾家里,毕竟现在有老婆有孩子的,一个月稳定税后收入7000刀左右。护士其实是一个比较好的平台,现在在考虑拿了国籍后怎么进一步发展,是走Dr还是走NP,各有利弊,难度不同吧,慢慢来吧。不急。总的来说,现在的日子,确实有盼头。你知道自己付出后会有什么样的回报。
我出国的那天,算是刚过27岁生日,我相信,你只要肯努力,肯付出,你就会有无限的可能。但是,你必须努力,肯干,勤快,嘴甜加动脑!一定要动脑,最重要其实就是动脑。我如果不动脑,只知道送外卖,现在其实也还是在送外卖,仅此而已。
我知道很多人会diss我,特别是一些在澳洲的华人,会说,当个护士,不就是端屎端尿嘛,看把你嘚瑟的。又开始吹澳洲了。
我无话可说,每个人起点不同,我能做到的,是我作为一个农村娃能做到的极限了。我再努力,就算以后真做到了Dr或者NP,积累的财富可能都不到你爹的一个零头,但是我完全是靠自己和老婆的努力奋斗得来的,我问心无愧。澳洲,对于你们,当然不是天堂,但是,对于我来说,澳洲,就是我的天堂。就是我只要付出一分努力,就会有一分回报的地方。
我分享我的经历,不是说让你们学我,说真心话,不要学,这不是好的经历,也不是好的示范,想run的,大家可以了解一下新西兰,日本,加拿大啥的。澳洲现在除了护士都很难。每个人都有追求幸福的权利,但是!请注意安全!也请合理,合法!
首先我们得有一个共识:那就是花几年时间和数十万金钱在一件事上,都不该也不会是徒劳的。出国留学要么是为了给自己增强筹码,要么是给自己增加一个选项或者说一条路。
我为什么说这个,因为有一部分群体对于留学的偏见很深,是根本没办法交流的,比如下面这个。
还有一部分富豪群体,他们往往不把几十万当回事,所以这种共识对于他们来说也没用意义,人家花钱就是图个乐。
在这个共识的基础上,我们就可以讨论下出国留学和在国内读书的优劣势了。
先说一下答主的教育背景:国内读了本硕,国外读了二硕和博士,目前是博士在读。国内的本科和硕士我是完整经历过的,同样的国外的硕士和博士我也完整的经历过。
答主国内本科的体验就是升级版的高中,班主任变成了辅导员,必修课变成了选逃课,3年高中变成了四年大学,甚至学习目标都没怎么变,从考大学变成了考公务员、考研、考编,当然大学可以谈恋爱,可以搞社团,这些是高中不具备的。
我没读过海本(主要是穷),但我认识海本的同学,也给本科的同学当过助教,我一共做过两次助教,都是为期半个学期。在英国读博的期间,第一个助教教的是大三(学制三年)和研究生混合的班级,本科生绝大多数都是本地学生,而研究生一半印度人一半尼日利亚人,前者基础很好,基本上讲讲PPT他们就能自己搞定,不太喜欢举手问问题,但少有的问题都很刁钻,我要是不提前准备确实当下就是不会。后者基础参差不齐,印度人要比尼日利亚人好很多,但比起本地学生还是差了点,要知道印度出来留学的往往都是工作了好多年才攒够的钱,再加上通常来说一般计算机从业的基础会好很多,但说实话正儿八经上课的时候他们基础挺差的。尼日利亚学生更别说了,他们中的不少之前确实学过计算机,甚至还学过Java,但是没在电脑上运行过,只是在纸上「写」过代码。
英国对于本科的重视程度是很高的,可以说本硕博三个阶段最重视的就是本科,本科生数量最多,是数量最大的金主群体,这必须得服务好了。
英国的本科学制只有三年,但是学的东西可不少,大三的课程和研究生有很多是重合的。国内的四年本科学的科目也很多,但是说实话,我觉得很多科目对我来说根本没用,学的时候没兴趣,后面也找不到用的时候。
英国这边的本科大多数是小班,一个班一般只有20人左右,每个人都分配有tutor,当然也不是说随时可以找到tutor,不过提前一周预约一般是有slot的。
对本科生的投入是真的高,就比如我这个学期的这个TA,每周2两小时,一共12周,工作就是把去年的PPT再次审核一下,因为这个课是基于Azure这个云平台的,平台类的更新迭代是很快的,这样就有可能去年的PPT不适合这个学期的内容。我上周审核完的可以说大的改动只有一个,就是推特的身份验证之前是叫APPKey,现在改成了ConsumerKey,我花了13个小时左右,就这个是大改,其他基本上没怎么变。
我得到的报酬有多少呢,33*12将近700镑,也就是将近6000人民币。
上上周这门课的老师又问我还有兼职要不要做,我问了下是什么,她说就是网络监考,很简单,就是点点鼠标,主要就是服务这些本科生,考微软的python和Azure证书,大概是12个小时,这是额外的300多镑,我要做的就是每周四下午在电脑面前从4.50到6.50,期间我可以玩手机,做饭。总的来说,这个TA我可以拿到近1000镑,这还是对于本科生投入的一点儿而已,更别说可以随便借用的电子器材,高性能电脑,各种实习,提前就业机会等等。
国内外两种我都完整的经历过。
国内是三年制的,第一年上课,第二年实习,第三年水一篇文章毕业。期间我的导师是外聘的,所以三年见了也就不到10面把,刚开始的时候大多数事情请教二导,但是毕竟不是亲的,所以后面两年基本上就是自己处理所有的事情,搞不定的才去找一导。
这么说吧,我这种情况有利有弊,好处就是自己有非常大的自由度,可以想干什么就干什么,比如不用非得坐实验室耗一天,当然坏处就是见不到导师,学术(发论文)就得全靠自己。我是习惯了什么都自己先试试,搞不定再找帮助,所以我对这一套还挺适应的。
实习的时候碰到了一群吉大的同学,也是研二出来实习,跟一个哥们一间屋子住了一年,说实话在实习的地方看不出什么区别来,工作能力也差不多,但是毕业找工作的时候就明显了。他们的学历基本上满足绝大多数工作的要求,这一点我是羡慕的。
像我这种完全放养式的并不多,大多数人需要在研二和研三在实验室日复一日的坐班,差不多就是早九点到晚九点,看着时间跨度长,但其实不少的时间是在玩手机,玩游戏,看剧。我其实很难理解非得在实验室看剧这种行为,回到宿舍躺着不爽吗?
还有一些是被导师疯狂PUA,曾经听说过一个同学被导师欺压的厉害,每天在实验室的页面就是各种刀具,后来不知道发生了什么,反正那个导师是老实了很多。
总的来说,国内的研究生文化挺畸形的,学生的诉求是通过读研究生获得更好的就业预期,而导师想的是让学生帮自己升职加薪,而后者的产物对于大多数学生未来用处并不大。
国外的研究生就比较简单了,就一年,基本上就是通过这一年稍微深化下该学科的知识,大多数的科目都是对某个细分的方向的浅尝辄止,比如java,就是学习下基本的语法,简单的架构,最后做一个逻辑简单的APP,如果你想从事这一行,那就得私下里花更多的时间。
其实单论学习时间,国外硕士花的时间并不少,国内硕士也是学一年,剩下的两年其实就是小论文+大论文,而国外就是少了这两年而已。
而这两年的经历,对于就业其实作用不太大,继续升学的话会比较有用,而如果只是找工作作用有限。
国外硕士好处就是短平快,不用忍受不小概率碰到的奇葩导师,诉求也很简单,就是拿钱换学历走人找工作,不跟导师有什么诉求冲突。
但是无论是本科还是硕士,专业的选择对于就业是很重要的,其实大家也知道,文科类专业在国外的竞争非常激烈,从每年的申请情况就可以看出来,很多商科班一大半是中国人,更别说其他小众专业了,留下来工作的概率会变得异常小。工科类相对来说就好很多,比如说计算机,这个专业更关注的是你能不能学习,能不能干活,对于其他方面的要求相对来说比较低。当然也不是所有国家的计算机专业都好就业,比如在东欧国家留学就不如西欧,在英国就不如再美国。建议大家在申请的时候,要兼顾专业和国家地区选择,对于这方面的资讯,建议大家点击下面这个卡片加入留学交流社群,纯免费,有就读于各地各专业的留学党分享择校、留学费用、实习就业信息,你在知乎提问,回答的人不一定是真正的留学党,但是如果是在群里一对一问目标院校的直系学长学姐,肯定是更高效更真实的。点击卡片一键左边加入社群右边即可
最大的区别就是,国外的大多数情况是钱多事少,为什么是大多数情况呢,因为变态的导师是不分地域国家的,你在哪里都有可能碰上,在国外这种事情要稍微小点,因为学校对于学生利益的保障是挺到位的,如果师生之间出了什么问题,先保护学生。也正是在这种情况下,导师往往都不会作妖,对于学生大多比较宽容,即使你菜,也不会怎么你。
而国内被压榨的比例就会大很多,这主要是因为国内高校的不正常竞争导致的。最典型的一年招几千个博后,5年以后淘汰掉绝大部分。也是博士生的缩影,导师们为了自己的帽子、票子等等无限制的压榨博士生。
最近我就收到了不少博士在读同学的抱怨,要么不管,要么变态的管。
当然国外博士也有缺点,那就是没有奖学金的情况下异常的贵,动辄一年几十万,但我在国外碰到的博士生同行,大多数是拿的奖学金,并且一个比一个高,一个月1万到3万的都有。
国内的博士读起来其实倒也不费钱,因为吃住在学校很便宜,还有各种奖学金,起码是不用自己额外掏钱,不少学校给的还不少,我知道的清华的博士一年拿个6,7万松松的。
总结:
国外留学主要就是分为本硕博三个不同的方式,本科最贵,硕士次之,博士例外。要说怎么选择,土豪选择从本科开始,有点小钱从硕士开始,博士最适合穷人,拿能力时间与精力去拼高额奖学金。
原文作者:平凡
使用App查看完整内容
目前,该付费内容的完整版仅支持在App中查看
??App内查看
声明:本站部分内容和图片来源于互联网,经本站整理和编辑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本站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、交流和学习之目的,不做商用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若有来源标注存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,烦请告知网站管理员,将于第一时间整改处理。管理员邮箱:y569#qq.com(#转@)